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院卫生所徐双敏医生,作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发布时间:2005-08-28

8月25日,院卫生所徐双敏医生在全院职工大会结束后,向全院班主任老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内容经整理如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的研究及统计表明,高校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1987年,国家教委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高校卫生保健研讨会上披露,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患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1989年8月《人民日报》以“大中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为题报道了杭州市对城乡不同类型2961名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测试发现,16.79%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大学生高达25.39%,远远高于中学生。许多研究表明,高校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人格成长及身体健康。北京邮电学院校医院统计,大学生中精神病、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由1980年的0.13%增加到1986年的4.03%。李淑然等人对北京海淀区16所大学本科生中休、退学的学生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学生占休、退学总数的1/3以上(37.97%)。从80年代中期起,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退学的首要原因。清华大学近几年采用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约有20%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20%的学生主动提出咨询要求。北京大学王登峰博士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大约占30%~40%。其中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占20.23%。最近的调查数据,发现大一新生的心理障碍最多,有心理问题的占30%。尤其突出的是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压力等症状,SCL—90因子分基本在40%以上。

结论:①休学—多数是心理问题;②违纪--多数是心理问题;③犯罪--多数是心理问题;④学业不良—多数是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式比较严峻,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2、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自卑、孤僻、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不但具有一般青年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而且常常对自身估计过高,对家庭与社会期望过大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并导致心理失衡。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活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行为;有人因现实的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尽管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极少数,却说明一个普遍的道理,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分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分限制和障碍,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成就和贡献。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品德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质乃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更由于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的优秀群体,走上社会之后,注定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与推动力量,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将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改良。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任务

1、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由于其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多层面的特点,道德建设、文化建设都是其重要内涵。然而,不可忽视心理健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的原则要求个体善待自己和他人,以积极的心境投入社会生活,努力进取,自尊、自信、自制、自强,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能接受他人交流的情感和帮助;能从劳动和工作中获得幸福感。这些都是精神文明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一种全社会的氛围,心理健康追求个人完善的个性和行为特征的塑造。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完善个性和健康心理的专业人才,将对社会道德水平、文明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群体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2、完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五大方面。在在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核心的意义。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认为中国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优于欧美同龄者,不难取得专业成就,但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不佳,特别是情绪不稳定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远较欧美同龄者突出,严重妨碍他们的成才。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培养大学生具备完善的个性、坚强的意志、正常的情绪调控、挫折的承受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向上的成就动机,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这将奠定他们一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期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完善的个性将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及非智力因素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中良好地适应社会。个性的塑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非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在培养健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

对于大都数心身正常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为他们提供个人发展的咨询与指导。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困惑、疑虑,指导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咨询了解与监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把心理健康中共性的教育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大学生心身得到顺利发展。

对于少数存在个性偏差、心理疾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及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从挫折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恢复正常、自信、愉悦,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对其中程度严重者还可通过行为矫正、心理治疗提供及时的帮助,指导与治疗,绝大多数是能够恢复正常心身状态,重新适应学习与生活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还在于,通过积极的宣传与具体指导,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与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适应阶段

是指从入学到一年级结束,面临三个“不适应”

自我意识上的不适应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带着高考失利遭受了很大挫折的心情走进了我们的大专学校,心里充塞了难以言表的失落和焦虑。因为我们的学校正在建设之中,学校的硬软件设施都是不到位的,到校后就有一种被社会“欺骗“的感觉,有的同学就很难接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失落的心理逐渐控制了他而自卑、自弃,有些失落心理严重的同学甚至会走上极端。然而,绝大多数新生在经过矛盾冲突后,还会在新的方向和水平上形成对自我的比较正确的认识,最终从“自我冲突”中突围出来,达到自我认同。

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对大学里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方式感到极不适应。大学老师上课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学老师讲课是提纲挈领,速度极快,且并非完全依照教科书,有的新生连听课、记笔记都难以兼顾;大学里的课时相对较少,许多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支配,而新生们面对着大量的自由时间却不知道如何支配,常常有一种无事可做的空虚与无聊。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共同的厌学行为:学习不努力、不专心、敷衍了事;对学习成绩期望低,以求及格为满足;把大量时间消磨于社交、娱乐、谈情说爱和吃喝打扮方面,用所谓丰富的业余生活去缓解心理冲突的压力。

3、生活上的不适应

当今的大学新生,绝大多数属于“抱大的一代”。家长无微不至地代办了他们生活上的各种琐事,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由家长亲友直接护送到校,并代办各种报到、住宿事宜的。置身于大学这个主要靠自己的新环境时,普遍感到生活不适应:食堂的拥挤,宿舍的吵闹,打水、洗澡要排队,心有烦恼而无人觉察和安慰,身有病痛而无人关心和照顾。每当夜深人静或佳节来临,许多新生不由自主地思念亲人,不少人还会悄悄落泪,刚入学不久就盼望第一个假期快快到来,以至不安心学习,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写信、盼信和读信,或用于打电话、盼电话上。上述三种不适应的情形,每一个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时间,因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长短也不一样。短者数月,长者可达一年以上。

(二)充实阶段

是指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积极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并努力从多方面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时期。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社会经验所限,他们在思考和探索人生和自我的过程中,常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急功近利;二是缺乏必要的分析鉴别能力,对一些理论、学说盲目认同,或是把改革开放中的非本质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中引出片面、错误的结论;三是立异,易受各种带有商业气息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四是实用倾向明显,易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所谓“实惠”。

(三)分流阶段

进入毕业学年,学生将面临着继续学习还是参加工作的选择。此时学生们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二次“分流”,一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经常使学生们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和情绪上的强烈波动。

对于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是他们一生中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选择,因为它直接影响大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但是,很多因素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而使大学生么感到困惑。

四、高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根据我们的经验,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情感障碍、性心理障碍、神经症等

第一种是学习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学习相伴,一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上课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考试成绩差。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适应问题,不少同学照搬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没有根据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改变而随机应变。

第二种是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最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太自卑,一是太自傲。有些同学怕看见熟人,上课担心老师叫自己发言,当众说话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这部分同学主要是没有自信,太自卑;另外一些同学自我感觉太好,看不起周围同学,甚至看不起老师,父母,他们与人交往时,显得自以为是,态度傲慢,言语生硬,因而常听到大学生们感叹“做人难”。

其实,所谓“做人难”,难就难在与他人的沟通和相处,难在如何让周围人都欢迎自己,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状况良好的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是交往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心理学把人际吸引力的产生归结为多方面的因素,如:人的内在品质如精神面貌、性格特点、类型;人的外在条件如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职业地位等都可以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社交恐惧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甚至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妨碍,这就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心理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

第三种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那些具有精神疾病色彩的行为或带有精神疾病倾向的人格类型。它们未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原因,或者是因为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不足,或者是因为异常的行为表现从小如此,恒定不变,并未出现病理性发展过程,但是不少人格障碍者终究难免发展成为相关精神疾病患者的最后结局。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强迫型等多种类型。这些异常人格的形成除与先天遗传有密切关系之外,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幼年的精神创伤社会化的缺陷道德发育的不完全社会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人格的健康、正常发展。

第四种是性心理障碍

有的大学生对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无知或知之甚少,对于性幻想,手淫等心理和行为有自罪感。大学校园里总是有窥阴癖、露阴癖、恋物癖等性变态。

第五种是情感障碍

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发生自杀行为多与情绪抑郁有关。大学生的情感障碍有情感抑郁、焦虑、恐惧、紧张、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等。

第六种是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精神神经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而深感到痛苦,并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神经症是一组心理疾病,包括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等类型。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中,神经症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虽然也有发生,但大学生中精神病的发病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学生的神经症便被列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了。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较多,但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的人把它简单地看成谈心,这是对心理治疗的不理解。心理治疗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但是,也不要把心理咨询想象的太神秘,有时,一般的“谈心”也可能缓解心理障碍。现在学校里的同学,许多人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般较聪明,智力较发达,但在品行修养、如何做人方面,有的人存在明显的缺陷。把心理治疗与改进品行修养结合起来,疗效可能会比单独的“调心”好一些。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

1、主要目标

一是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二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育:如开设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课、心理训练课等,给大学生讲授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

(2)心理咨询(辅导):如开设咨询门诊、电话心理咨询、集体心理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3)心理健康档案:应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等进行测试和评估,以能够给予主动地进行干预。

(4)第二课堂:即通过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5)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促进其健康成长。

(6)建立心理危机突发干预机制

六、哪些人来做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的政策依据:①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②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1、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教师。要积极开展对专、兼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2、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4、要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体系。专职人员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

5、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

6、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七、关于我院04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挡案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要求,我们和皖南医学院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对我院04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项工作从04年11月开始,至05年4月结束,完成了对我院04年级1373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结果分析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任务。同时开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采用2种国内外优秀且权威的心理测验工具及测试系统: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主要用来测试心理的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可反映心理健康10个方面的情况,是目前我国心理卫生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它所含项目为①躯体化②强迫症状③人际关系敏感④忧郁⑤焦虑⑥敌对⑦恐怖⑧偏执⑨精神病性⑩其他

2、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可反映16个方面的个性特征,是国际上优秀的人格测验工具。

3、结果:在SCL—90中,一般以因子均分≥2作为有心理问题的标准,1263名被试中有224名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均分达到2分以上,检出率为17.7%,检出率排在前4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占40%)、人际关系敏感(占35%)、偏执(占33%)和敌对(占28%)。

4、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根据上述两项心理测试结果,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一般要求,我们设计了“15vip太阳集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人一分。档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一般项目:反映学生个人、家庭等基本信息

二、心理健康水平:SCL—90测试结果,反映个人心理健康10个方面的情况;个性心理特征:16—PF测试结果,反映个人16种个性方面的特征,并反映4个二元因素特点

三、心理辅导记载: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或辅导的记录

四、在校期间主要学业和成长经历与重大事件的记录

这样,心理健康档案成为全面反映每个大学生从入校开始至毕业离校心理发展与变化的全面记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机构和学生管理部门监护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资料。如使用得当,它不仅对心理咨询人员主动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帮助和辅导提供客观依据,也能为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提供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客观资料,以便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其中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障碍有重要的联系,通过研究SCL—90 总分与16—PF中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其他人格特质方面存在显著性相关,深刻说明了这一问题。

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好的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大学生在许多人格特质方面存在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自律性等较高)将有利于心理的健康。相反,不良的人格(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以及紧张性较高)会影响心理的健康水平。当然,心理健康水平又反过来影响个性的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知识、能力、人格人和生观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充满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期。他们要承受成长过程中因与现实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各种心理不平衡,要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交友恋爱、经济、就业等现实问题,还要棉对各种不良诱惑。他们的不少人还未完全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父母家人的厚望及自身愿望,这使他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压力,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若调适不当,将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往往处于无助状态,他们不太清楚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出现问题多是靠“自产自销”的方法。而对于许多心理问题,单靠自身的力量常常是难以及时和有效地解决的。高校在这方面承担责任,为他们提供帮助,有针对性地给予咨询、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顺利完成学业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教园区文津西路16号 邮编:241002
☎ 办公室0553-5975048   校园安全管理中心:0553-5975110
☎ 招生就业处:0553-5975116  5975118
☎ 继续教育学院:0553-5976998  5975282


官方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